女人掉髮原因有哪些?是雄性禿?8大原因+6步驟改善掉髮!

女人掉髮原因有哪些?這 8 種原因妳要知道!

女人掉髮原因有哪些?這 8 種原因妳要知道!

(一)遺傳因素

遺傳性掉髮不僅限於男性,女性也可能受到影響。若家族中有女性成員出現掉髮情況,例如媽媽或奶奶曾有掉髮情形,這可能增加掉髮的機率。

此外,女性遺傳性掉髮通常表現為頭髮變細、稀疏,但不會像男性那樣完全禿頂。

(二)荷爾蒙變化

懷孕、產後、更年期等時期,體內雌激素和黃體素的濃度會改變,這可能影響頭髮的生長周期,導致女生突然掉很多頭髮。

產後掉髮特別明顯,通常在生產後 2-3 個月開始出現,但隨著荷爾蒙逐漸恢復平衡,掉髮問題也會改善。

(三)壓力過大

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可能導致壓力性掉髮,壓力會影響頭皮的血液循環,降低毛囊的營養供應,導致頭髮進入休止期,掉髮量因此增加。

此外,壓力也可能引發斑禿(鬼剃頭),表現為頭髮局部塊狀脫落。

延伸閱讀:禿頭怎麼辦?完整解析禿頭原因+5種治療方式,一次了解禿頭!

(四)營養不良

頭髮的健康需要多種營養素支持,包括蛋白質、鐵、鋅和維生素D等。

若飲食不均衡,或有挑食、節食習慣,可能導致頭髮變得脆弱易斷。

(五)頭皮健康問題

頭皮健康直接影響毛囊功能。如果頭皮有皮脂溢出、毛囊堵塞或感染等問題,會導致毛囊受損,髮量逐漸減少。

例如:脂漏性皮膚炎常表現為頭皮泛紅、瘙癢、掉髮增多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斑禿狀況。

(六)不當的護髮習慣

頻繁使用高溫造型工具,或染燙頭髮過於頻繁,會損傷髮絲和毛囊,導致髮質脆弱和掉髮加重。

延伸閱讀:

(七)藥物副作用

某些藥物如抗憂鬱劑、降血壓藥、化療藥物等,可能會影響頭髮的生長周期,造成異常掉髮。如果懷疑是藥物引起,應向醫師諮詢是否有其他替代治療方式。

(八)疾病因素

掉髮也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徵兆。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(亢進或低下)、貧血、免疫系統疾病(如紅斑性狼瘡)等,都可能導致女生掉髮量明顯增多。

延伸閱讀:甲狀腺掉髮怎麼辦?5大掉髮原因解析+4方法改善你的掉髮問題!

一天掉髮量女生有多少?我該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掉髮?

一天掉髮量女生有多少?我該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掉髮?

掉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但如果發現掉髮量增加或頭髮變得稀疏,就需要進一步檢測,以下幾種方法能幫助你了解是否有異常掉髮情況:

(一)每天掉髮量觀察

人的頭髮有一定的生長週期,正常情況下,女生每天掉髮量約 50~100 根屬於正常範圍。

如果洗頭、梳頭時掉髮數量明顯增多,或者每天掉髮超過 100 根,就需要特別注意:

  • 日常觀察:

    每天固定檢查梳子、枕頭或地板上的掉髮量,並記錄數據,觀察是否持續增多。

  • 洗頭時記錄掉髮數量:

    用水槽過濾網接住掉髮,簡單計算每次洗頭掉的頭髮數量是否異常。

延伸閱讀

(二)髮際線與分線變化檢查

髮際線與分線變化是女性掉髮的重要指標,尤其是女性型落髮,常表現為頭頂分線逐漸變寬或髮際線逐漸後退:

  • 分線觀察:

    在明亮的環境下,用鏡子檢查頭頂分線是否比以往更寬,或分線兩側頭髮變薄。

  • 髮際線測量:

    將手指放在髮際線附近,檢查髮際線是否比以往更靠後。也可拍照記錄髮際線位置,與數月前的情況作比較。

(三)拉頭髮測試

拉髮測試是一種簡單、有效的掉髮檢測方法,能快速了解頭髮的穩固程度,檢測方法包含以下:

  • 用拇指和食指抓取一小撮頭髮(約 40~60 根),輕輕拉扯頭髮。
  • 如果每次拉下來的頭髮超過 6~8 根,可能代表毛囊健康出現問題,需進一步檢查。

※注意事項:

  • 測試前請確保頭髮乾燥,避免因濕髮影響結果。
  • 測試部位可以選擇髮際線、分線及後腦勺,這些部位的掉髮狀況最容易觀察。

(四)頭髮密度檢查

健康的頭皮應該能隱約看到髮根,但如果頭皮顯得過於清晰,可能是髮量減少的信號,檢測方法如下:

  • 自然光線觀察:

    站在自然光源下,對著鏡子觀察頭皮是否比以往更明顯,尤其是頭頂和分線區域。

  • 對比照片:

    對比近期和舊照片,觀察髮量變化,特別是頭頂或髮際線的區域。

(五)尋求專業醫療檢查

如果自我檢測發現掉髮異常,建議進一步尋求專業診斷,了解真正的掉髮原因,常見的醫療檢查方式包括:

  • 抽血檢查:

    透過血液檢測確認是否有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貧血或荷爾蒙失調等問題,這些都是女性掉髮的常見原因。

  • 毛囊鏡檢查:

    使用毛囊鏡觀察毛囊健康狀態,了解毛囊是否有發炎或萎縮等情況。

  • 皮膚科診療:

    如果掉髮與頭皮搔癢、紅腫有關,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有脂漏性皮膚炎或其他頭皮疾病。

女生掉頭髮怎麼辦?6 招教你恢復髮量的好妙招!

女生掉頭髮怎麼辦?6 招教你恢復髮量的好妙招!

(一)均衡飲食:補充頭髮健康所需營養

如果經常攝取高油、高糖食物,或缺乏蛋白質、維生素(如 A、C、E)和礦物質(如鋅、鐵),頭髮就可能變得脆弱,甚至出現脫落問題。

那麼女性掉髮吃什麼才可以改善呢?女性落髮建議補充營養表,提供給受營養不均衡而掉髮族群參考:

營養素推薦食物作用
蛋白質魚、雞蛋、大豆有助於強化髮絲結構
肝臟、菠菜、紅肉可促進血液循環,為毛囊輸送養分
蝦子、腰果、杏仁蛋白質合成所需的營養素
維生素B群糙米、燕麥、瘦肉為毛囊提供充足養分,維持頭皮健康
維生素 A胡蘿蔔、地瓜、菠菜維持頭皮皮膚健康,促進頭皮油脂分泌,避免乾燥脫屑
維生素 C柑橘類、奇異果、紅椒幫助膠原蛋白生成,促進頭皮血液循環,強化毛囊健康
維生素 E堅果、葵花籽油、酪梨抗氧化,保護毛囊免受自由基傷害
均衡飲食:補充頭髮健康所需營養

延伸閱讀:

(二)調整洗頭頻率與正確洗髮方式

不正確的洗頭習慣可能加重掉髮情況,特別是使用過於刺激的洗髮產品或頻繁洗頭,會損傷頭皮健康,導致掉髮。

正確洗頭方式:

  1. 水溫控制:使用 35~37℃ 的溫水洗頭,避免熱水傷害毛囊和髮絲。
  2. 選擇溫和洗髮精:避免含硫酸鹽、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,使用成分天然、專為敏感頭皮設計的洗髮精。
  3. 洗髮順序:洗頭前用梳子梳開頭髮,避免拉扯。搓揉洗髮精前應先起泡,再用指腹按摩頭皮,不要用指甲抓頭皮,最後徹底沖洗乾淨,防止殘留物堵塞毛囊。
  4. 洗頭頻率:應根據個人頭皮出油情況調整,若是油性頭皮建議天天洗頭,而中性或是乾性頭皮則建議每周洗頭 3~5 次。

(三)減輕壓力與規律作息

長期壓力會讓毛囊進入休止期,導致掉髮量增加。此外,熬夜和睡眠不足也會影響頭皮的血液循環,妨礙頭髮生長。

  • 減壓活動:每天安排適量運動,如散步、瑜伽等,釋放壓力並促進頭皮血液循環。
  • 規律睡眠:保持每天 7~8 小時的充足睡眠,有助於毛囊在夜間修復。

(四)保護頭皮並減少外部傷害

  • 避免高溫傷害:染燙和高溫吹風機會損傷髮質,建議吹頭髮時將溫度調至中低溫,並保持至少 15 公分距離。
  • 頭皮護理:每天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 5 分鐘,促進血液循環,為毛囊輸送更多養分。
  • 注意染燙間隔:染燙次數應間隔至少 3 個月,使用低刺激性染劑,減少對頭皮的刺激。

(五)生髮治療

如果嘗試以上方法後仍無明顯改善,建議前往女性掉髮門診尋求專業協助,可以選擇像是 生髮雷射,或是PRP 頭皮注射治療等方式活化毛囊。

因毛囊萎縮或休止期延長導致的掉髮,使用 Minoxidil 生髮液可延長毛囊生長期,適合輕中度掉髮者。

使用前建議先進行皮膚敏感測試,並遵循醫師建議的劑量使用。

(六)植髮手術

針對嚴重掉髮患者,就需要透過將健康的毛囊移植到毛囊完全萎縮的區域,才能改善頭髮稀疏問題。

女性掉髮雖然令人困擾,但只要找出原因並採取正確方法,就有機會改善問題。

從日常飲食到正確護理頭皮,甚至尋求專業協助,皆能為髮量的恢復帶來幫助。

如果你也被掉髮困擾,不妨從今天起,開始改善生活習慣,找回濃密秀髮的自信!

延伸閱讀: